江户文化

17世纪的大都市计划―江户的城镇建设

1608年左右的江户


16世纪末,德川家康进入幕府的江户,仅留下1457年建设的中世以来的江户城、因战乱而荒芜的城邑、以及港口城镇的村落和周边的村庄,对于家康和众多的家臣要想居住下来,这里实在是太狭小了。家康最早开始着手扩建城区,并开凿从江户湾直接用船可将建筑材料以及存储米等运至城内的水路,用城区开凿工程所挖掘的土石填埋日比谷的海湾。在城堡周围安置了家臣仆人居住的住宅。因此,沿着从城堡的常盘桥门外至东浅草方向一带街道,进行了本町的城镇分区。本町是指“江户的根本的城镇”这个意思,路宽约12米,在大道的南北两侧形成宽、长约120米的城镇用地,让商人居住在这些城镇里。金座(货币铸造所)和町年寄(最高级的市政官吏)等的住宅也被安置在这个本町里。


20141117word_31
家康于1603年成为征夷大将军开设幕府时,为了将江户变成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而开始了正式城市计划事业。这个事业被称作“天下普请”,全国的大名被要求对诸项工程给予“御手传普请”。主要是对于西日本的大名,命令每千石俸禄,必须提供人夫10人的劳役,称为千石夫。此时开凿神田山而填埋沙洲和海滩等低洼湿地,建设了自滨町至新桥的一个个城镇,称为广大城镇的区域。这个工程将城郭扩充用的水路向东延伸,开通了日本桥川,并架设了日本桥。1604年在这个日本桥上设定了五大道的起点。另外,通过江户城扩建工程,将位于城内以及旧城门前的宝田村、千代田村、平河天神、山王社、神田明神、日轮寺这些寺庙、神社迁移至了周边。


20141117word_33
在新建成的土地上,除了诸大名以及旗本(俸禄1万石以下的武士)的住宅、搬迁寺庙的替代用地外,以日本桥为中心在南北方向上建设了贯通新桥、京桥、日本桥、神田的主要街道,大街也被分配成一个个居住的城镇。特别是日本桥南北的通町和自室町至神田的区域,与事前开发的本町大道一同,诸国的商人以及各行工匠集中来此居住,成为向幕府和诸大名等提供必要物质和劳役的商人区,相对山手的武家区,这里被称作“下町”。这时建设起来的江户城镇,有的编上了骏河町、尾张町、加贺町、因幡町等国名,这是冠上负责工程的大名的国名。另外,材木町、本石町、铁炮町、本革屋町、金吹町、绀屋町、桶町等町名,是因为担任幕府御用的商人、工匠居住这里而得名。

由此,在1640年以前,江户完成了作为天下的城邑的初期建设任务,而这是带有军事城市风格的城镇。当时的江户街区的景象,可以从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所藏的《江户图屏风》等中有所了解。

这个江户的城市构造被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则是源于1657年的“明历的大火”。这场大火几乎将江户街区60%烧尽,以此为契机,幕府决定将江户的城镇在构造上转换为防灾城市。进行了道路的扩宽、防火堤坝、自市内到隅田川东岸的两国桥架设、筑地地区的填埋、两国和江户桥的宽巷设置、大名和旗本的住宅动迁及重新配置、寺庙向周边迁移等等。其结果是,江户的街区大大扩大,向着18世纪以后的100万人口城市而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