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河岸」是界於日本橋和江戶橋之間,相當於沿著日本橋川北岸,從本船町至本小田原町一帶(如今的日本橋本町1丁目、日本橋室町1丁目)的魚市場。開設於17世紀初期,於1935年搬遷至築地市場為止,長達300多年,一直支撐著江戶和東京的人們的飲食生活。
包含江戶的近海在內,房州、上總、下總(千葉縣),相州(神奈川縣),遠州、豆州(靜岡縣)等海魚和淡水魚集貨至市場,被江戶的居民──武士和商人吃下肚。
一開始開設魚市場的是,跟隨開啟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從大坂移居至江戶的森孫右衛門一族和其手底下的漁民們。他們優先進貢鯛魚*等御用魚給幕府和大名,獲得在市區販售其餘海鮮的許可。此外,繼森一族之後,在魚河岸開業的大和屋助五郎,借進貨款給駿州(靜岡縣)的漁民,讓他們在海裡設置以竹網圍場的活鯛場,幕府和大名家下訂大量的活鯛,成為大型魚商。
* 鯛魚是吉祥魚的象徵,受到日本人喜愛、珍惜至今。
17世紀初期,江戶的人口達到15萬人,對海鮮產生了大量的需求。此外,邁入18世紀之後,江戶成為人口超過100萬人的大都市,魚河岸也繁盛地發展。根據18世紀前期的記錄,海鮮的批發商、中盤商、販售業者數量增加為本船町組、本小田原町組、本船町橫店組、按針町組這4組,共500人。
身為魚商人,進貢御魚給幕府是一件名譽的事,但價錢比市區行情低不少,損失隨著進貢而日益增加。即使是大條的高級魚「鯛魚」,進貢給幕府的價格不過是市區價格的5~6分之1。因此,魚河岸的批發商請求幕府填補損失,幕府於18世紀初期,賜予日本橋、神田、四谷、赤坂等11處補助地,以這些地租收入填補損失。
17世紀前期的魚河岸樣子繪於《江戶圖屏風》,而19世紀前期的樣子繪於江戶的地誌《江戶名所圖會》。早晚大量地卸下各種魚穫,陳列於店頭,魚販中氣十足地吆喝、交易。《江戶名所圖會》中,陳列魚的門板狀台子叫做「板舟」,許多板舟歸大型商人所有。每一片「板舟」附帶販售權,也有許多小商人租一片至數片板舟經商。這種板舟一開始是設置於露天的河灘,隨著市場的發展,在河岸旁蓋儲藏魚穫的倉庫,開始使用於倉庫的屋簷底下,進而占用從本船町至本小田原町的店前街道。
魚河岸和1656年之前位於日本橋地區的「吉原遊郭」,以及1842年之前位於日本橋地區的「歌舞伎小屋」的堺町、葺屋町(如今的日本橋人形町3丁目一帶),並稱為「一日千兩*」,是江戶首屈一指的繁華一隅,宅邸的正面寬度1間(約1.8公尺)、縱深20間(約36公尺),值千兩的高價。
* 兩為江戶時代的貨幣單位。雖然依時代而異,但1,000兩約相當於1億3,000萬日圓。
魚河岸的大型批發商運用大量的資金,成為歌舞伎、書畫、浮世繪、俳諧等江戶文化的贊助商,親人當中,學者和文化人士輩出。世界知名的俳諧師「松尾芭蕉」的經濟援助者,芭蕉的門人──杉山杉風是御用魚批發商鯉屋市兵衛。
魚河岸在日本成為近代國家之後,依然繼續聚集日本全國的魚穫,提供東京人食用,但是於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受災,基於東京改造計劃,決定遷移至築地。然而,許多人反對離開日本橋,從決定之後,花了10多年才遷移完畢。